我所郭祥龙所长所提议案被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建议
关于《对我市长江口岸进行综合整治的议案》的
调查论证情况报告
——2012年4月27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资工委副主任 叶抗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郭祥龙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对我市长江口岸进行综合整治的议案》,大会主席团决定将该议案交市人大常委会会后调查论证并审议决定。经主任会议研究,该议案交由城建环资工委调查论证。3月中旬至4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兆玉带领城建环资工委成员对该议案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论证,提出议案的部分市人大代表受邀全程参加了调查论证活动。在听取市商务局(市口岸办)关于我市口岸工作情况的汇报后,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视察等方式,广泛听取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交通局、铜陵海关、铜陵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铜陵边防检查站、铜陵海事处、铜陵航道处、长江外贸码头、有色金园码头等单位和部门的意见和建议。3月下旬,赴江阴市学习考察了该市口岸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城建环资工委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一致意见。现报告如下:
一、铜陵长江口岸的基本情况
(一)口岸的基本概念
口岸是指国家设定的掌管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场所。通俗的说,就是供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国(关、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跨境通道等。口岸分为一类口岸(由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口岸)、二类口岸(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并管理的口岸)。口岸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口岸基础设施、口岸通过能力、口岸通关环境、口岸工作效率等。口岸管理包括检查检验和综合管理两部分。检查检验是口岸的日常管理工作,由海关、边防检查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事、航道等部门分工负责;综合管理是口岸的横向协调管理,由地方政府负责。口岸综合管理机构对检查检验部门的管理是以协调、服务、管理、监督为主。
(二)铜陵长江口岸概况
铜陵长江口岸于1993年元月19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籍轮 开放的一类口岸,被交通部定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2009年5月,交通部批准铜陵港为对台两岸海运直航口岸。目前,我市现有5个对外开放的码头:铜陵长江外贸码头、铜陵港务有限公司六号码头、八号码头、铜陵海螺专用码头、有色铜冠运输公司金园码头。
我市现有外资企业292家,内资进出口企业450家。进出口业务主要集中在有色公司和部分进出口企业;进口货物主要是铜 精砂、末精炼铜;出口货物主要是方解石、生石灰、丙二醇等。2011年进出口货物总值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其中:进口总值3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出口总值0.34亿美元,同比增长41.85%。铜陵口岸外贸进出口货运量为162万吨,同比下降 15.2%。其中:进口货运量149万吨,同比下降10.5%;出口货运量13.4万吨,同比下降46.3%;进出口集装箱量10181标箱,同比下降37.3%;进出港外籍轮44艘,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80 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铜陵长江口岸在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业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芜湖等兄弟城市的发展速度相比、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形势不容乐观。2011年铜陵长江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呈下降趋势,除受到金融危机、日本大地震等因素影响外,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口岸硬件设施相对较差。目前我市对外开放码头,由于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环境状况及口岸封闭条件总体较差,集疏港的交通环境、进出口货物现场的监管场所、港口机械设备和吞吐能力等亟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2、“大通关”建设相对滞后,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 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通知》,明确指示“实行‘大通关制度’,提高通关效率”,但目前铜陵长江口岸在综合管理、协调服务、货物装卸、代理服务和口岸查验方面仍有提高的空间。
3、“电子口岸”建设较为缓慢。“电子口岸”是中国电子口岸执法系统的简称。该系统将各类进出口业务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 到公共数据中心,国家职能管理部门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是加强口岸监管、提高通关运行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的重要举措。2006 年5月15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子口岸建设的通知》(国 办发〔2006〕36号),但是,我市电子口岸建设明显滞后,口岸信息化水平低,各联检单位不能实现同在一个电子平台上运作,相互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口岸所面临或发生的各种问题,制约了口岸通关速度的提高。
4、政策支持力度尚需加强。相比较而言周边一些地市制定的口岸优惠政策在很多方面要优于本市。这也是不少本地进出口企业从芜湖、南京、上海口岸进出产品的原因之一。
(四)近期加强口岸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铜陵长江口岸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特别是针对对外开放码头监管场所不符 合海关等查验机构要求的问题,市政府82次常务会议进行了研究,并于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整改完善工作,加强了口岸现场监管场所的建设。口岸办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市政府领导的要求,正在积极推进编制《铜陵长江口岸岸线及综合利用发展规划》、申报B型保税物流中心、开展口岸“大通关”建设以及研究相关政策措施等。
二、议案处理意见
综上所述,城建环资工委认为对我市长江口岸进行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的,非常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长远需要。但鉴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已经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该项工作,且口岸建设涉及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边防等条条部门,建议常委会将该议案作为重点建议,交市人民政府办理。对下一步工作,城建环资工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提升对口岸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着我市外向 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口岸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中所起的作用愈发显现,口岸的地位日趋重要。通过加快口岸发展,有利于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塑造铜陵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际经贸往来和对外友好交往,增强我市参与区域和国际合作竟争的能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口岸在扩大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口岸建设工作,切实增强加快口岸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大力培育口岸资源、推进口岸建设、支持口岸开放,为全市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要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协调机制。市政府要加强对口岸建 设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口岸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具有约束力的口岸协调机制,及时研究我市口岸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口岸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研究解决口岸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重大问题。市口岸办要切实发挥好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充分履行职能,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地开展牵头协调工作,加强与查验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同时,要指导、督促企业主体拓展业务范围,加大揽货力度。
3、要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推动口岸设施建设,改善口岸监管条件,建立完善的现代口岸物流体系,打造快捷、高效、畅通的口岸环境。第一,港口码头的相关企业主体要积极发挥主体意识,加强投入,不断改进码头的基础设施。第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加强口岸基础设施的改造和维护、口岸作业区和物流通道的建设,可给予适当的奖补资金,以调动企业主体加强码头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第三,由于港口建设投资费用高、回收期长,尤其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性码头,政府要在港口建设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并按照“谁投入、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要加快推进安徽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实行进口废物“围区管理”相关工作,引导区外废五金类废物定点加工利用企业在园区建成后逐步向园区集中。
4、要提高口岸整体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第一,这项工作 应当作为近期加强口岸建设的重点来抓,并在经费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第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政府牵头协调、统一信息平台、手续前推后移、加快实货验放”的“大通关”建设要求, 各查验单位要对查验模式、管理方式、监管体制、运行机制、作业流程等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加强相互协作配合,要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简化作业程序,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通关效率。笫三,加快我市“电子口岸”建设,建设统一的电子口岸共享平合,使口岸执法、物流服务等形成有机整体,降低通关成本,不断提升我市口岸综合服务水平。
5、要研究并出台支持口岸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要尽快出台加强口岸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以激励相关单位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应比照沿江其他城市的做法,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经济杠杆吸引市内外企业从铜陵长江口岸通关,扩大铜陵长江口岸的通关量和影响力。三是对于铜陵长江口岸还有部分水域未纳入国家口岸“十二五”规划开放范围的问题,市政府应高度重视,及时与国家口岸办等部委对接,协调解决长江铜陵段水域扩大开放问题。
6、要加强长江岸线资源的规划与整合。口岸建设与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密切相关。一是要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情况,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远近结合、综合开发”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铜陵长江岸线资源利用规划。二是进一步开展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工作,加大小码头整治力度,逐步解决深水浅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以及危险品泊位过于分散的问题;新建码头,要严格规划控制,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岸线资源。要大力倡导建设综合性码头,企业码头也要积极对社会开放,充分发挥码头服务社会的功能。三是由于历史原因,城市饮用水取水口布置不尽合理,既影响港口岸线的开发和利用,又影响饮用水的水质安全,建议研究能否通过迁移取水口位置来置换出优质岸线和保护饮用水安全。
附件2:
关于对我市长江岸线进行综合整治的议案
案 由:综合整治我市长江岸线,提高我市经济外向度,建设承接产业示范市,打造铜陵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案 据:铜陵口岸是以铜陵港为依托的对外籍轮开放的一类口岸,被交通部定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是长江干线重要港口之一,岸线总长59.9公里,是皖中南地区及至中西部地区内外贸物资运输进出口重要的水陆中转集散地,拥有天然的港口优势,常年可停靠5000吨江海轮。2009年5月,国家交通部批准铜陵港为对台两岸海运直航口岸。目前,铜陵口岸有5个对外开放港口:铜陵长江外贸码头、铜陵港务有限公司六号码头、八号码头、铜陵海螺专用码头、有色铜冠运输公司金园码头。4个锚地(方港河锚地、扫把沟锚地、成德州锚地、笠帽山锚地)均为中外籍船舶安全停泊、避风、过驳编织作业水域。港口后方与沿江高速、合铜黄高速、铜九铁路相交汇,水陆铁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口岸查验单位和口岸服务代理部门机构设置齐全,目前经铜陵口岸报关,可直达世界各国及地区。经过审核批准具有海关监管场所资格是:铜陵长江外贸码头、铜陵港务有限公司六号码头、八号码头、九号码头、金港码头、铜陵有色金园码头(六号、八号、九号、金港四个码头在监管情场所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设施、标准、管理等问题,与海关总署令第171号规定的建设标准尚有距离。被合肥海关取消其码头监管场所资格。目前,我市现有的5个开放码头都存在着监管场所方方面面地问题(主要是场所出入管理、卡口、视频监控、货物堆场、计算机联网、码头前沿、货物仓储),不仅影响到铜陵口岸形象,也直接影响到外贸产品进出口问题(特别是废五金进口问题)。2011年以来,铜陵口岸委及时召集各联检单位、港口负责人会议,分析解决问题,并要求铜陵港务公司、有色铜冠运输公司对外开放码头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尽快完善监管场所具体的规定和标准。目前整改工作已结束,等待验收。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门户,又是跨行业、跨部门、多层次的综合体。由于国家现行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综合管理法规滞后和职能不健全,给口岸工作带来相当难度,困难问题不少。2012年是“十二五”开局第二年,我市正在开展承接产来转移示范市建设,长江岸线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市承接产来转移示范市建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具体方案:口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外开放的门户的窗口。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济外向度的进一步提升。口岸必将在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口岸总体上看,铜陵开放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市口岸运作状况是较好的,纵向比,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市口岸建设和管理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横向比,与周边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我市长江岸线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要积极做好铜陵口岸“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省口岸办关于“十二五”口岸规划,会同市财政等部门抓好口岸专项资金的落实,协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铜陵口岸段水域岸线资源利用规划,力争在发展规划中继续以扩大口岸开放水域范围。扩大口岸外贸运量,促进和提升我市口岸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2、积极做好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按照市政府领导的要求,积极做好助推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的工作,把推进申报铜陵(B型)保税物流中心工作作为一件主要大事来抓,与有关单位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铜陵(B型)保税物流中心各项工作。
3、扎实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积极做好协调服务,提升通关效率,配合海关等联检单位实施“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通关和铜陵—台湾两岸港口直航有关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有色金园码头开辟内支线集装箱班轮。市政府要尽快出台《铜陵市进一步加强口岸工作的若干意见》。
4、加快口岸监管现场设施建设。优化口岸布局,重点跟踪、协调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中心、外贸码头改扩建;积极争取市财政口岸专项资金,完善口岸外贸码头现场监管场所等建设。市政府要尽快设立铜陵口岸发展专项资金。
5、进一步完善口岸管理工作机制,尽快对口岸联检单位以及主要开放港埠实行目标管理。